学生提问:
老师您好,上了大学,独立生活后我变得越来越胆小,害怕出错,害怕失去,做事总是要一而再再而三确定,怕自己的疏忽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我性格偏内向,不喜欢社交,不喜欢麻烦别人,亏欠别人,凡是都自己解决,却又向往领导组织能力强的人,我该做些什么能改变现在的状况呢?
老师答疑:
同学你好,从你的困扰中我看到了胆小背后那个自我要求严格,认真负责的你。我们之所一会担心、会害怕,正是因为我们了解所拥有的东西是多么珍贵,所有努力的结果都来之不易。内向的性格给了你谨慎细致、安静做事的习惯,又让你看到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潜在的疏漏和风险并提前做出行动,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品质呀。
不过如果你的谨慎和细致给你带来了过多的担心和害怕,那就需要我们回头来看看,检查检查,那些担心的事情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想的会发生。
我们会对危险感到不安和害怕,这是十分正常的适应环境的本能,但有时焦虑和紧张情绪也会让我们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危险信息”之上,当我们只关注这部分信息的时候,事情本身的风险在不经意间已经被改写和夸大了。而被夸大了的危险性又进一步增加我们的焦虑和不安全感,让我们陷在这个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无法脱身。
想要做出改变,必须在这个恶性循环中停下来,如果可以,请尝试这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最担心会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它发生的概率究竟是多少?在你身上它真的发生过吗?
这个事情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依据吗?
这个事情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证据吗?
这个事情最好的结果又是什么?有什么依据吗?
也许在尝试问自己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也许没有回复老师一个通知信息并不会让这门课挂掉,可能做错了公交车约会迟到并不会让朋友和我们断交,或许一次考试成绩不佳也并不意味着学习能力就很糟糕。··看到事情的不同角度,其他可能性,和自己来场1v1的辩论,你会发现问题还有很多解法。
与人交往也是一样,一次求助,一个麻烦并不意味着亏欠,损害与人的关系。向别人求助,其实也是在接受他人善意,了解他人的机会。有时我们以为的巨大风险,也是屏蔽掉了他人的善意帮助和保护的结果。
就好像这次新冠疫情中的承受疾病痛苦的人们,来自他人的鼓励、关怀和照顾或许不能杀死病毒,降低感染风险,确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更有信心,进而更快的好转。疫情之下,一个人的自我防护和努力无法真的隔绝病毒,安全的环境是无数人付出和对他人负责的结果。我们需要他人,他人需要我们,这种相互需要,相互帮助才是人际交往中良性的互动,善意的循环。
向他人求助,并不是否定自己的能力,也不是认输;接受他人的帮助,其实也是在接纳自己:我也可以有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在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允许别人帮助自己,其实也是在降低失败和失去风险,更好的保护爱护自己;而允许自己有失误有不足,也是在给自己提升和进步的空间,向他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从需要他人走向被他人需要。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无法面面俱到,事事完美的,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真实的自己是需要勇气的。希望你能早日打开自己这扇小窗,不惧外面的风雨,也不避外面的阳光,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做更好的自己!
燕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