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布非遗进校园,织就文化新篇章。6月21日14时,外国语学院西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这次的主题聚焦于充满魅力的拼布技艺。本次“燕园针线间,德韵拼布艺”活动在“寓见文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站温馨开启,西语系德语专业师生齐聚一堂共同体验文化魅力。

(王巧梅女士介绍拼布作品)

拼布,这一古老而充满创意的技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布料拼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生活的艺术。在活动中,秦皇岛市民间工艺美术家、秦皇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拼布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巧梅女士亲临现场,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拼布技艺的精彩展示。王女士详细讲述了拼布技艺的历史渊源,从古至今,从西到中的实用需求与艺术表达,每一块布料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同学们近距离观察着传承人精湛的技艺与作品,感受拼布背后蕴含的匠心精神。

(学生们体验拼布技艺)

活动中,同学们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大家会挑选出心仪的布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拼布作品。或许是一块温馨的桌布,或许是一个实用的布袋,每一个作品都是同学们对拼布技艺的理解和诠释。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体会到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这次活动太有趣了,不仅学会了拼布技艺,还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我要把自己制作的拼布送给家人。”齐献培同学高兴地说。

(外籍教师Chirstopher参与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德语外籍教师Chirstopher先生也加入其中,为专业同学讲述了德国拼布文化与拼布制作工艺中的德语词汇与用法。这不仅是一次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更是一次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机。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将会用德语讲述拼布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非遗技艺,为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合影)

外国语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此次拼布主题的“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学院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道路上的又一次尝试。未来,学院将继续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中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