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2025级材料类本科新生深入了解学院四大专业的核心特色、发展前景与学习方向,9月5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西三108教室,举办第十三期“与教授面对面 走进材料世界”系列讲坛活动。本次活动邀请金属材料工程系主任李艺君、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主任邱海龙、材料物理系主任薛天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教师许凯担任主讲嘉宾,2025级材料类本科生到场聆听,讲坛由辅导员冯晶主持。
李艺君老师介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底蕴深厚、实力强劲。师资团队研究方向涵盖先进钢铁材料、大型铸锻件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轻合金材料、非晶合金等。就业单位包括长城汽车、华晨宝马等知名企业,服务材料、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众多行业,可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近五年国内考研升学比例可观,考研学校有清华、北航、哈工大等顶尖名校。李艺君老师强调,专业定位明确——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人才,要求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拥有分析、解决金属材料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未来将为桥梁建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设备等国家重点领域输送高素质人才。
邱海龙老师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师资团队研究方向覆盖超硬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与玻璃等前沿领域。课程体系围绕“基础-专业-实践”递进,大一大二阶段通过基础课程筑牢理论根基;大三大四则聚焦专业课学习,并依托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本专业还重视科创,大二可进导师课题组做科研。就业可对接福耀玻璃、宁德时代等行业龙头企业,覆盖水泥、玻璃、新能源、超硬材料等领域的研发与生产岗位。邱海龙老师强调材料专业虽有“天坑”争议,实则是国家急需且需精准规划的专业,提升学历、聚焦国家战略领域、掌握“材料+AI”等跨学科技能,就能破局。
薛天宇老师介绍材料物理专业。导师团队的方向极具前沿性,涵盖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芯片材料以及能源材料。培养模式上,专业采用小班化教学,师生间互动更充分。针对“如何学好材料物理”,薛天宇老师给出三点实用建议:一是打牢基础,认真学好专业核心课程;二是主动探索,针对感兴趣的方向,选修相关选修课并加入导师课题组参与实验,积累科研经验;三是对接行业,多关注中兴科技、京东方等合作企业的技术动态,将课堂知识与行业实际应用结合,让学习目标更清晰。薛天宇老师特别提醒,本专业教学要求严格,希望同学们从入学起就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和实验,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许凯老师介绍高分子专业。专业为学生搭建了“理论学习-实践应用-创新提升”的完整成长路径:在课程体系上,通过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核心课程,让学生扎实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关系及加工应用等知识;在实践环节,学校拥有高分子化学、物理、加工等专业实验室,配备先进实验设备,助力学生开展操作训练;与日泰管业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深入企业一线,接触行业实际生产流程。此外,学生可加入专业老师课题组,参与大创项目、科研课题,参加全国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等赛事,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凯老师强调,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广泛,学生毕业去向多元,就业前景广阔,但仍需大家打牢基础,稳步前行。
四位老师将学院四大专业的核心特色、课程体系、就业前景与学习方法一一拆解,不仅解答了新生们关于专业选择与未来发展的疑惑,更让大家感受到材料学科的魅力与国家对材料人才的迫切需求。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持续通过“与教授面对面 走进材料世界”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与专业导师沟通的桥梁,助力每一位材料学子在成长为“识材明理、砺材报国”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