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举办的“辅导员赋能苑”第17期专题讲座在东校区四教108举行,全体专职辅导员参会。

本期讲座邀请到中教华影大学生在线发展部主任、副编审,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高校思政网副主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郑骊君。她分管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内容建设、部委重大主题活动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承担的四史学习教育、习近平与大学生在一起、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大主题教育活动多次入选中央网信办“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承担的教育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相关工作连续三年获评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十部委颁发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表现突出单位。负责运维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动态分析与会商指导信息化平台”已实现省级管理全覆盖、心指委专家全入驻,注册高校2805所,积累了超过2700万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数据。具有13年新闻媒体从业经验,曾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参编著作2部,发表CSSCI论文5篇,在国家级新闻媒体发表各类型文章60余篇。

郑骊君以《积极推进数字赋能 全面提升新质网络思政工作能力》为题,围绕主题教育、网络活动、重大项目、数据赋能、资源服务、“大思政课”实践数字地图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她强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要持续增强师生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成效,深入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着力打造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利用数据赋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效,构建网络思政工作新模式,纵深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建设,进一步增强数字赋能精准度和实效性,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抓工作落实。郑主任从新理念、新内容、新形式、新方法提醒我们加强数字素养,深化网络思政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理论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大力推动网络思政建设,为不断创新、提升心理健康工作时效性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

网络时代,信息浪潮汹涌澎湃,网络素养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必备的基本能力。网络以其虚拟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已经全面渗透到青年的生活和学习中,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因事而化,密切关注网络热点和舆情动态,加强思想引领,培养青年思辨能力;要因时而进,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把握工作的时代性,引导青年遵守网络行为规范、认识网络危机风险、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要因势而新,掌握新平台、理解新话语,运用网言网语、贴近学生实际,使思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今后,燕山大学将持续推进“多维矩阵式”辅导员队伍建设体系,不断提升我校辅导员的网络素养、提高网络育人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网络氛围,推动我校网络思政工作再上新台阶!